川南在線 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24
最近,內(nèi)江隆昌71歲大爺鄭尚柱火了!他騎自行車從隆昌出發(fā),24天騎行2160公里,成功挑戰(zhàn)川藏線,到達西藏拉薩。最讓網(wǎng)友們佩服的是,鄭大爺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癥,一條腿還有殘疾。
但這并不是鄭尚柱騎行最遠的一次。最近十年來,鄭大爺騎自行車幾乎游遍了大江南北,還去東南亞四國、歐洲等地騎游過,總里程達七八萬公里。每次出遠門前,鄭尚柱都會悄悄寫好遺書,平安返程后又刪掉。他說享受在路上的感覺,“只要自行車不倒,就要一直堅持騎下去?!?/p>
挑戰(zhàn):
24天騎行2000多公里,途中翻越14座大山
11月13日,記者來到鄭尚柱老人位于隆昌市金鵝鎮(zhèn)大南街的家中時,他已經(jīng)結束西藏之旅,歸來休整多日了。
雖然已年過七旬,但鄭尚柱精神矍鑠,說話聲音宏亮,看上去比同齡老人要年輕不少。他拖著一條殘疾的腿,卻行走自如,上下樓梯也不在話下。
說到騎行川藏線,鄭尚柱語調(diào)抬高了幾分,頗有幾分自豪,“挑戰(zhàn)川藏線是許多健康人心中的夢想,我想證明,只要有夢想,殘疾人一樣也可以做到!”
鄭尚柱告訴記者,挑戰(zhàn)川藏線是他多年的夢想,2012年就曾嘗試過,但由于種種原因,當年他和騎友們只到了康定就折返,沒能到達西藏。
今年9月8日,鄭尚柱在兩位騎友的邀約下,再次從隆昌出發(fā),開始向心中的夢想發(fā)起挑戰(zhàn),最終花了24天,歷經(jīng)2160公里的風風雨雨來到了西藏拉薩。
“一路爬不完的坡,翻不完的山?!闭f到一路上的騎行感受,鄭尚柱表示,“川藏線上的風景太美了,就是道路、氣候挑戰(zhàn)難度太大?!?/p>
這一路上,鄭尚柱一共翻越了大大小小14座山,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兩座。途中,他遇到過塌方、堵車、暴雨、冰雹……但都沒能阻斷他的騎行之旅。
在九曲十八彎的折多山,連綿起伏的山脈一眼望不到盡頭,幾乎沒有平路和下坡,鄭尚柱和騎友們一路往前,直到山巔。
在高爾寺大山,一會兒大太陽,一會兒又下冰雹,鄭尚柱和騎友只得在巖石下躲避,等冰雹結束后繼續(xù)騎行。
在川藏線最難行的覺巴山,一個陡坡長達幾十公里。為了減輕負重,鄭尚柱只帶了很少的干糧和水,途中饑寒交迫加上騎行的疲憊,鄭尚柱體力難支,幾乎崩潰。但他堅持心中的信念,咬牙堅持,直到山頂。
“上山后,旅友們聽說我已經(jīng)70多歲了,紛紛來跟我合影留念,還拿出礦泉水、飲料、水果、八寶粥送給我們補充體力?!编嵣兄f,很多旅友都給他點贊,給了他莫大的信心和鼓舞。
鄭尚柱一行騎行到第19天時,川藏線已成功騎行大半,天公卻不作美,雨水持續(xù)不斷。鄭尚柱又氣又急,當天冒雨騎行132公里。親友們得知后,十分擔心他的身體,紛紛勸返。鄭尚柱不甘心,但考慮再三,他最終還是聽從了大家的勸說,第20天選擇搭車到林芝,然后從林芝再繼續(xù)騎行前往拉薩。
經(jīng)歷艱難險阻,10月1日中午12點,鄭尚柱和騎友們到達了西藏拉薩,在布達拉宮門前度過了人生最有意義的國慶節(jié)和中秋佳節(jié)。
面對美麗、神圣的布達拉宮,揣著民間旅友聯(lián)盟頒給他的紀念章和證書,鄭尚柱十分激動,“這次挑戰(zhàn)成功,我完成了古稀之年騎行川藏線的夢想,今生再無憾事?!?/p>
愛好:
十年騎行七八萬公里 ,最遠一次騎行4000余公里
鄭尚柱返回隆昌后,他挑戰(zhàn)川藏線成功一事被網(wǎng)友拍成視頻發(fā)到網(wǎng)上,許多網(wǎng)友都給他點贊,表示欽佩他的意志,并為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(tài)度點贊。
說到在網(wǎng)絡上走紅一事,鄭尚柱微微一笑,“這不算啥,這還不是我騎行最遠的一次?!彼嬖V記者,十年前,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運動健身,便加入了隆昌一個自行車騎行隊,當時隊里一半是老年人。從那時開始,他便經(jīng)常和騎友們一起相約騎行,鍛煉身體。騎行線路從隆昌城內(nèi)逐漸輻射到隆昌周邊地區(qū),騎行距離也從一天五六十公里增長到一百多公里。
2011年,在一位騎友的帶領下,鄭尚柱首次挑戰(zhàn)了遠途騎行。那一次,62歲的鄭尚柱和一位年長他兩歲的老大哥,從隆昌出發(fā),耗費1個多月時間,騎行2700多公里,到達北京天安門廣場。
第一次挑戰(zhàn)遠途騎行成功,帶給鄭尚柱莫大的成就感,從此他便邁上挑戰(zhàn)之路,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
十年騎行,鄭尚柱憑借一輛單車,走遍大江南北,環(huán)游過京杭大運河、長江、黃河、海南島、臺灣、新疆等,還曾坐飛機出國,騎游東南亞四國,涉足德國、法國、比利時、瑞士、荷蘭等國。十年估算總騎行里程約七八萬公里。
現(xiàn)在,鄭尚柱的家里常年擺著三輛運動自行車,衣柜里掛著十幾套騎行服。除此之外,騎行路上,鄭尚柱還結識了大量志趣相投的騎友。他們相互加了微信,建立了多個微信群。每次遠途騎行前,鄭尚柱只需招呼一聲,便可得到許多人響應。
就在今年6月,鄭尚柱組織了環(huán)黃河騎行活動,耗時約兩個月,整個行程4200多公里,是鄭尚柱多年來單次騎游最遠的一次。
憑借多年騎行積攢下來的經(jīng)驗,這次出發(fā)前,鄭尚柱只花了兩個小時不到就做好了路書,涵蓋一路上的吃住行游,每日騎行路段、里程等。
背后:
每次出遠門前寫好遺書,一路寫日志記錄騎行點滴
永不服輸,永遠在路上,是鄭尚柱的人生座右銘。
記者見到鄭尚柱當天,他已結束休整,正在收拾物品,準備次日乘火車到廣西北海,參加旅友們組織的北海騎行活動。
一個70多歲的老人,常年在外騎游,家人不擔心嗎?
面對記者的疑問,鄭尚柱呵呵一笑,“最難的川藏線我都挑戰(zhàn)成功了,沒有高原反應,冒雨騎行也沒有感冒,證明我身體很好,兒女和親友們都為我感到自豪?!?/p>
他說,多年騎行在路上,不但幫助他錘煉了意志,鍛煉了體魄,還讓他閱盡了各地風土人情,大大開闊了眼界,他現(xiàn)在十分享受這種在路上的狀態(tài)。
話雖如此,但事實上,鄭尚柱有個習慣:每次出發(fā)前,他都會悄悄在電腦里寫好遺書,留下遺言及銀行卡密碼等,以備隨時可能發(fā)生的意外,待平安返回后又刪掉。
鄭尚柱說,他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,主要是騎行路上,各種突發(fā)狀況不好預料。他告訴記者,在騎行川藏線途中,經(jīng)過險峻的怒江72道拐時,他親眼目睹了好幾起車禍,還有3名騎友摔傷,送醫(yī)急救。
但是,他不會因此放棄騎行。因為,一路騎行,他見過太多的美景,見過三步一拜、五步一叩的信徒,見過徒步挑戰(zhàn)人生的背包客,還有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風土人情,他太喜歡這些新鮮的人和事了。
這些年,每到一地騎行,鄭尚柱都喜歡在途中休整時,用鏡頭定格一張張照片,配上文字,整理成一篇篇游記,記錄一路的點滴見聞,“有一天騎不動了,這些都是回憶?!?/p>
(來源:內(nèi)江晚報)
編輯:成欣
關注川南在線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
其他